Thursday, June 26, 2008

please say do

seems like no one cares about avoiding nos and don'ts anymore, and it can be really frustrating when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cares...

8 comments:

klau said...

backing you up. i DO believe in positive reinforcement.

Mac said...

to be fair, we all tried but it takes time to get adapted. please be patient.

amy said...

thank you, kitty & mac!!! :)

nikita said...

慢慢來,大人也要時間適應,講多十個八個no,不會有甚麼影響。

amy said...

昨天回家聽到有人大叫don't touch火遮眼了, 其實只要知道大家都在嘗試便好。:P

VT said...

hi, Amy & Mac, 看過你有關於'positive re-enforcement' 的topic, 加上早前閱讀相關讀物和看過電視的 documentary 後, 頗有感言,心中有些可能不太相同的想法,很想留個言、分享一下。大概我們新作父母的, 都好比摸著石頭過河, 在云云育兒學說中, 要找出那一派真的管用, 並適合自己的孩子或許真的需要仙人指路才成!

基本上我是十分同意 'Positive Re-enforcement' 的 concept 的:
﹣多給孩子「可行」的建意, 播下正能量的種子,好讓他能有更健康的EQ
﹣不要給孩子太多的 'NO',因凡是過度使用的工具都會漸漸失去功效

但在這基本教條之上, 該怎樣應用呢?我便有不少疑問了。除了在關於 Rafael 的文章上, 近期也眼見不少身為父母的朋友十分努力地遵守「戒除不說 'NO'」的戒條。每每孩子做了不該做的, 他們都馬上腦筋急轉彎, 務求找到可替代的正面提意解困。由於這些朋友的孩子大多在兩歲以下,一下子要動之以理實在不容易,因此只能用分心法。 「分心法」確是一好法子,也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不少時候都可以耍開小朋友,避免正面衝突、傷感情。

然而有 good times, 總有 bad times 吧。常常見到有不少時候, 孩子真的十分喜愛當下的玩意, 對父母和顏悅色,落力使出的分心術, 不屑一顧。這時候該如何是好呢?又或者,很多在看顧小孩時發生的大小「意外」(縱使不包括身體損傷的危機, 舉例:可能光是把音響器材肆意破壞)都是在電光火石之間的, 哪要喝止嗎?

在這些問題上,相信不少遵守「戒除不說 'NO'」的父母都能給我不少的提意,我亦相信只要努力練習是總能慢慢掌握如何將"不要這 . . ."、"不要那 . . ." 翻譯成為其它詞彙的。但為什麼呢?多給孩子正面的信息;小心使用 "不" 這指令, 是否表示要把這指令成為忌諱在他們小小的腦袋裡全然隱藏呢?


看到不少朋友都有這想法, 令我頗有點困擾。我們把孩子帶來世上, 總希望把最正面最美好東西都一併提供。奈何小人兒來到的世界,本來就不是只有正面的;而成長要面對的種種本來就包括了規條和限制。要是我們打從孩子剛學習與外界溝通的時候便把一些不能避免的硬規條都變成忌諱,不讓他從小去適應和明白其實生活中會碰到不如所願之事,反而在「真的該要說不」的時候都給予了用以疏道的糖衣包裝,好讓孩子接受提意。那孩子將來該如何學習被拒絕;該如何學懂在沒有商量餘地的遊戲規則下生存呢?孩子開始上學了,老師會否老纏一圈才指出孩子的錯處呢?是的,好的老師總該循循善誘,但如何能保孩子遇上的都是好老師呢?孩子長大了,上司會否都給他正面的建意呢?

仍然肯定「正面鼓勵」和「小心地說不」是十分十分之重要的。可是與此同時也很相信在孩子並未能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時, 學懂尊重規則也不容勿視。這特別是對於一些“真的不能作的事",例如:如果孩子真的不該攀爬窗戶, 真的不該拍打HiFi,那「不」是不是該是一個真正的「不」,讓他知道那是家中的規條呢? 還是在提意孩子先去洗白白,等下次再找另一借口?我想硬規條,是要學守的,因這也是情緒控制EQ訓練的一部份。 (I think learning how to live with the rules happily is very important)

我有這樣的看法是因為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從來都沒有把要我們告誡我們的"NO"隱滅,縱使他們大多忙於工作,但只要他們仍然都是予以很大的愛心讓我們成長,我依然會成為積極向上的人。相反,越是受到高度關注的下一代, 抗逆能力便越低...哪除了正面的情緒培育, 我們是否都可以早點讓孩子試著了解生活的制度和遊戲的規則呢?

amy said...

Vivian, 謝謝你的留言和分享。我很同意你說的“learning how to live with the rules happily is very important”,也同意有時候真的不能不說No。我的想法是,除了那些會發生危險的事情,其他既有的生活制度和遊戲規則,是否可以稍為調整來令大家和平共處?

例如小孩子喜歡在媽媽用電腦時按電腦的開關按鈕,那我們可告訴他那是mama's button,然後在鍵盤上分幾個無關痛癢的方向鍵作為baby's buttons,讓他也來過打電腦的癮嗎?小孩子喜歡碰Hi-Fi上的按鈕,那倒不如就索性教他如何在媽媽的看管下正確地開關和播放CD,滿足他的好奇心?

你說得對,孩子現在還小,一下子要動之以理實在不易。另一方面我也發覺,其實就算放口去說No多遍,很多時亦沒有甚麼阻嚇力,正在拍打電腦的他更可能會越拍越過癮。反而,提出一個大家都可接受的建議卻更能解決事情。

當然,攀爬窗戶、開關煮食爐等危險動作都沒有任何商量餘地,對此我亦暫時只能說no說stop來立刻制止。隨著孩子漸大,我在想,除了說no,是否可以跟他說如果他爬窗或開煮食爐弄傷自己甚至死去,便不能去玩不能再見媽媽了,讓他知道做這些事的後果和不讓他做的原因。我希望他明白,那些事情我們不去做,不是因為制度和規條,而是因為我們希望保護自己而選擇不做。

待小孩子再大點,我更期待可以與他一起商量解決衝突的方法。我同意學懂尊重規則很重要,但我也希望他能明白,在我們有理的時候,也可以試著挑戰既有的規條,而不只是盲目跟從。或許我是太天真了?不過,我總希望孩子不要只是硬接受,而是懂得思考和有勇氣去改變事情。

感謝你有關抗逆能力的提醒,我非常贊成自己解決問題和接受失敗,都必須要讓孩子學懂,在這個所有孩子都是公主王子的年代,更是加倍重要。

再次謝謝你的分享。育兒的事實在有太多太多要學習,很興幸可以與你一起共度這人生階段呢!

VT said...

hey, Amy, 感覺真的很有趣,由我們小時候一起過著無聊的暑假, 到現在竟然變成聊著如何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那個因不小心沒了鑰匙又身無分文繼而被迫穿著泳衣流落街頭的夏天, 彷彿才剛別個頭不久,我們己在說著期望我們的兒子將來會變得如何...實在奇妙。

很高興看到你的回覆。在「投稿」之後,其實是有點擔心我的 "道不同"會令人不太暢快。因我感覺,有時候,育兒的取向某程度就像是一種信仰,是可以挺忠實,挺根深的。雖則在此分享, 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一同探討一下問題的不同角度和可能性, 並不在於說服和改變別人,但總不想給別個媽媽留下「媽媽的愛心被受批評了的感覺」。幸然你的MSN信息和回帖都讓我放下了心,希望我們作父母的也和我們的小孩一樣好好地成長。 8)

看過回覆, 我想我仍是困惑未除, 所以又嘗試寫下了一點回應。困惑,或許是因為我的疑問並不在於'Positive Re-enforcement' 之上 (這我深信不疑),也不是在於如何不對孩子說 "不" ,而是在於為什麼「戒除說 "不" 」。問"為什麼", 其實也不為真的不了解那些父母輩朋友的出發點, 而是一種反思。 'Positive Re-enforcement' 當然是為了孩子好, 是正面的,但是否必須要與「戒除說 'NO'」配套呢?

有這問號,因為我相信「不」就好比 cholesterol, 有"好" 、"壞" 之分。過份汲取固然有害, 可是吸收不足亦會構成重大後果。在'Positive Re-enforcement'的前題下, 我會盡少說「不」,不可濫用, 比方說有十件要努力教導孩子該避免的事,大概有七至八件我會試著用正面的方式引導和轉移,不過另外兩件我會把"NO"有意識地保留。用上這兩個"NO"並不因為失控、並不因為找不到轉換的言詞, 而是有意給孩子設定的練習。我相信積極的人生觀需要浸淫和培育,如何控制負面情緒的技巧也同樣需要浸淫和學習的。

常看你寫下和Rafael的點滴,也會被妳對孩子的細密的愛所感動。大多數的父母都愛惜孩子, 但愛護的方法則不一定都來得這般細緻。就是讀著妳細說如何避免跟Rafael說「不」,你選擇用正面的方式, 讓他分享你的電腦;讓他可以慢慢嘗試,教他如何學用DVD機...生活中的種種,盡是無窮的愛和耐心。因此我深信愛子女的父母, 是絕對能夠把「不行」都轉化為「行」,取而代之,令孩子愉快的接受提示的。可我最大的疑問是,若我們把「不行」這意識隱沒了在他的小小腦袋之中, 只給他接收易於入耳的「可行」之說。那孩子該如何適應和接受 "NO"呢? 今天我們做媽媽的佔據了他的整個世界, 但他漸漸長大,媽媽再多的愛也不能完全把他包圍在內了。媽媽不給他說"NO" , 外面的世界卻把"NO" 和許多的限制套在他身上, 那怎辦呢?

孩子會看見的世界本來就是有晴天也有陰天;有令人鼓舞的話語、也有令人不快的規則,都是套餐的一部份,兩者都得擁抱。要是沒有了負面認知, 孩子在很大程度的包容、鼓勵和自主空間下, 感覺正面和良好便是理所當然的了,困難在於當事情不如其主觀意願時,孩子能否自我調節恢復心情呢?我不想把“不" 只局限到迫不得已的事情上,因有不少事情不能作並不單單因為有令身體受損的危險,為保護自己而選擇不做,那些事情我們不去做,可能真的是因為在所定制度和規條下那是不該作的事。「該」與「不該」是是非的界定,要孩子緊記尚有難度,要明白就更要假以時日了。曾經讀過這樣的說法:能入學的小孩 (3歲)能漸懂規矩;進小學的小孩 (6歲)始有是非之心... 能跟孩子說理最好, 但面對不懂理的孩子又怎麼樣呢?

我讓 Kayton 有限度接觸可能「打擊了他」、「限制了他」的 "NO" 是希望他可以慢慢學習控制自的情緖,對其日後生存在此充滿規限的大環境作點預備。縱使他被叫停了, 縱使他不能馬上繼續作他想作的事情,不打緊,知道如願以償非必然(生活就是這樣, 不能“報喜不報憂”啊!)漸漸就不容易因此失落和抓狂了 ----- 作為媽媽的一個希望。8)

不過希望歸希望,是不能不顧實際的。實際是孩子嘛,那有叫停就停這樣給面子,強來多是贏不了的,給他界紹了什麼是規矩之後, "NO" 多數是不能獨立使用的,「指引」仍是必要的。要再加以輔導和用其他的辦法幫他接受這個"NO" ,這時「分心術」加上正面鼓勵還得派上用場。我想"NO" 並不一定是強權、是限制,規則也可以是尊重、是紀律。十分同意妳之說:不讓孩子硬接受、盲目跟從規則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更希望他能成為有獨立、批判思考的人..... 這實在是漫長的過程,現在還只不過在調味的 preparation stage ,或許連正式烹調階段也還不到。只能盡量把材料準備好吧,希望孩子能夠先學會尊重並熟識他身處環境的固有的制度,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試著打破不同的框架,樂觀積極的走下去。8)

不過說了這麼多,實在性格某程度上是天生的,今天才在閱讀之中看到這麼一段:
「... 孩子從出生後便顯現著不同的人格,而這些差異將影嚮到他接受管教的方式。比方說,當禁止他們去玩插座時,一個可能只要溫和的一句話便會遵照,一個也許要大聲的嚇阻才能停下,而另一個說不定最後得用力把他拉開才有用...」
因此可能我常思考我所說的理論,大致上都是基於 Kayton 的品性。Kayton 天生性子十分之硬,只幾個月大便會強硬地用他的方式表示他的個人意願,例如他是非常討厭別人在任何情況下捉著他的手教他東西,他會用最大的力氣摔開,然後跟他自己的意願而行!正因如此, 我想他能漸漸的試著學習如何 "Let Go"、從容一點就好。